南漳①賦
可望武當,可傳文脈??裳錾颀?,可追圣哲。漢水之南,宜昌以北。連巴峽之東緣,接襄樊之西側(cè)。有邑曰南漳,發(fā)祥為楚國。春秋以后,揚五霸之聲威;戰(zhàn)國之初,列七雄之史冊。耕田植杏,清風頻顧茅廬;啟智怡心,故事常談玄德②。至若隆中一對,蓋因明主納言;天下三分,是乃良臣獻策。五車竹簡曾書,七尺石碑已刻。有戲蝶與飛螢,伴蒼松與翠柏。搖千歲之仙姿,攬八方之游客。波紋漾漾,水融旭日以流金;花影層層,露浥群嵐而煉色。瞻青云寨之遺存,仰玉印巖之標格。歌飛古鎮(zhèn),傳九域而余音;玉潤南漳,歷千秋而凝魄。
伊昔熊繹③建都之地,丹陽立楚之時。焚野草,伐枯枝。填溝坎,整田畦。飲濰水而醫(yī)渴,食地瓜以療饑。置善心而開疆壤,懷仁德以濟蠻夷。于是松篁兮迎列,梅竹兮夾蹊。八方朝圣,四面來儀。匯百流之滾滾,滋萬物之熙熙。孕中廬④之靈氣,立大國之豐碑。駱越之安,奇功每見于人力;孔明之計,偉業(yè)多在于天資。而賀龍亮劍,先念揮師。馬識途飲彈,張廷發(fā)披靡。道南早逝,遵善長辭⑤。是乃志士各驤大義,英雄同舉一旗。始有當今之盛,斯域之祺。
若夫近觀水鏡成莊,遙想檀溪躍馬⑥。卞和⑦奉璧,忠心屢屢而呈;白起⑧開渠,甘水溶溶以瀉。漢城壯大邑而名馳,唐廟乘長風而福射。高蹺之藝,獨步中原;鑼鼓之鄉(xiāng),聞名天下。七里山古木清幽,五龍寺高僧閑雅。朝餐黑木耳,益智輕身;暮倚白皮松,吟詩作畫。桃花谷里,煙雨帶虹橋;獅子山前,竹林隱青瓦。文筆峰神采飛揚,蔡侯⑨硯墨流瀟灑。倒映一湖碧水,乃釣魚臺耶;撐開萬里晴空,為將軍柱也。七十二堰,縱情可灌東西;四十八泉,經(jīng)歲不知冬夏。目移景異,紅豆杉陰蘙陽臺;暮合煙生,銀杏樹香分月榭。金牛之洞,流七彩靈溪;石魚之河,述一城神話。嘉禾承露于香水明川,稔歲聚賢于高樓大廈。溯源問古,乃布政⑩之功;潑墨揮毫,惟傾才以謝。
爾其百公里機場可望,三道河水庫常豐。高速繞城,來客飽餐秀色;小區(qū)臨水,居民坐擁春風。怡商住鋪排之有致,樂景觀變幻之無窮。羊角山纖手摘春,茶香馥郁;龍王峽素心辭雪,泉水叮咚。市場發(fā)達,生意興隆。由是蔬流翠,果泛紅。公園里,鬧市中。夏裝清爽,冬款雍容。夾岸花香,沉醉波心之月;連城燈影,扶搖云外之虹。經(jīng)濟多元,憑德才以治縣;城鄉(xiāng)一體,強科技而興農(nóng)。瓜藤蔓蔓,稻浪重重。整合資源,盛產(chǎn)核桃柑桔;聯(lián)通信息,暢銷板栗蓮蓬。于是史志三千言,重書錦繡;金漳八百里,再現(xiàn)崢嶸。
嗟呼!璞玉之呈唱響千載傳奇,茅廬之顧翻開三國演義?;蒿L自斯地而來,文脈因那時以繼。福祉昌延,英才蔚起。民生在抱,常懷建業(yè)之心;德藝藏身,每有圖強之意。日月爭輝,山河競麗。對此宜居宜旅之城,理當為政為民而喜!
備注:韻依詞林正韻,賦體為駢賦。
①南漳地處湖北省西北部,東與襄樊古隆中相接,南與大三峽貫通,西與神龍架毗鄰,北與武當山相望,全縣版土面積3859平方公里,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,總?cè)丝?0萬。南漳旅游資源十分豐富,擁有各類人文、自然景觀100余處,素有“金南漳”之稱,是荊楚精典旅游線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,是湖北省旅游資源大縣。
南漳是荊楚文化發(fā)祥地、楚熊繹丹陽所在地、古羅國和盧戎國封侯地、戰(zhàn)國縱橫家鼻祖鬼谷子隱居地、和氏璧故鄉(xiāng)和三國故事源頭,卞和獻玉、白起攻鄢、司馬徽和徐庶共薦諸葛、民族英雄張自忠血染抗日沙場等家喻戶曉、廣為傳頌的歷史故事就發(fā)生在這里。全縣有各類景點110多處,其中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0多個。
②玄德:指劉備。
③熊繹:楚王,于丹陽建都。
④中廬:指南漳。
⑤先念:李先念。賀龍:開國元帥。馬識途:原名馬駿麟,革命烈士。張廷發(fā):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,我軍杰出的軍事領(lǐng)導人。遵善:李協(xié)一,曾任南漳縣委書記。道南:張道南,荊山暴動領(lǐng)導人之一。
⑥檀溪躍馬:當年劉備襄陽遇險,馬躍檀溪來到南漳。
⑦卞和:卞和得玉璞,名“和氏璧”。
⑧白起:秦將,曾圍堰開渠。
⑨蔡侯:指朱之岳,南漳曾出土其雙帶玉硯。
⑩布政:施政,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《詩》曰:布政優(yōu)優(yōu),百祿是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