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神秘的原始森林中,一不小心是會醉氧的。這不是道聽途說,而是這個夏天我的同伴在原始森中的直觀感受。
這里是自己曾經(jīng)生活了四十余年的那片冰天雪地,如今已經(jīng)成為一方好山水的外在寫照。位于北緯47°附近的中國林都伊春,坐擁小興安嶺400萬公頃林海,其中一部分是真正意義上原始森林。
我坐在敞篷車里,巡游原始森林,周身不是發(fā)自內心的涼爽,而是向皮下滲透的微寒。而此時,中國南方越來越多的城市,正在40°高溫下燒烤著。
同行的南方來的同伴不無擔心地說,這個時節(jié)都這樣的溫度,這里的冬天簡直不敢想象。我說,你這是白天不懂夜的黑,這里的冬天室外雖然滴水成冰,但是曾經(jīng)的火墻火炕營造的家家戶戶的小氣候,經(jīng)過現(xiàn)代科技改良改進改造,足夠溫暖白山黑水的寒冬。
棄車入林,緩步慢行,進入原生態(tài)寒溫帶的森林密境,才能感受它與層次分明的人工林的不同。高聳參天的紅松等針葉樹種,亭亭玉立的白樺等闊葉樹種,與人等高的五味子等灌木藤條,以及無數(shù)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草本植物,遮天蔽日、混雜錯落,如同人類社會中春秋戰(zhàn)國的混亂狀態(tài)。
密林中,視野被樹木遮擋,腳下時有草木羈絆,撲面而來的倒木,更像一匹匹潛伏的怪獸。因此,想在密林里拍出沙漠駝鈴那樣的大片,簡直比走完蜀道更難,因此微距小景才是最好的選擇。也只有此時,方能領悟詩人木心所說的從前的日子很慢的真正寓意。
在這片針闊混交林相的原始森林中,紅松是地標性樹種。這種樹,昂揚向上能長高到五十米,充滿活力能長壽到一千歲。任憑風吹雨打,任憑電劈雷擊,不改常青本色,不改秉直品性。當年,郭小川以此為關照,寫出了蕩氣回腸的《林區(qū)三唱》。
樹上不時略過松鼠、松鼠,石上不時溜過野雞、林蛙,讓同伴感嘆,這里真實動物、植物的天堂啊。我告訴他,也時刻要防備蛇類的襲擊。他聽了,眼睛嚇直了,不愿再前行。我說放心吧,動物比咱們有心眼,聽見咱們動靜,早躲進窩里去了。
這片原始森林,不僅是生態(tài)意義上的聚寶盆個,更是社會意義上的網(wǎng)紅地。它造就了湯旺河石林、茅蘭溝瀑布,以及網(wǎng)紅的烏帶公路,山水有聲有色,天地大和大美。夏日避暑,這里是天賜的不二之地。
林下肥沃的腐植質土壤,催發(fā)花草樹木向陽而生的本性,吐納之間造就了無邊無際的森林氧吧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縱貫南北的小興安嶺400萬公頃林海,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平均含量為每立方厘米4000~6000個,夏季可達8000~10000個/cm3,甚至瞬間可達數(shù)萬個,伊春由此成為“中國天然氧吧城市”。
此時手機即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近年來人們聞之色變的pm2.5,竟然是幾乎可以忽略的個位數(shù)。同伴不由感慨道,這空氣,跟過濾過一樣,甜絲絲,濕潤潤,簡直可以說這就是中國好空氣啊。
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講,最初的生物萌生于海洋,最早的人類起源于森林。因此,人類對于森林的愛戀與生俱來。對于注重養(yǎng)生觀念的現(xiàn)代人,更偏愛負氧離子濃度高的森林,這既是生理上的返祖,也是心理上的回歸。因為負氧離子不僅能夠改善呼吸系統(tǒng)、促進新陳代謝、增強免疫力,而且可以緩解現(xiàn)代人無所不在的心理壓力、改善質量越來越差的睡眠。
同伴說,這負氧離子,真讓我醉了,讓我洗心洗肺洗靈魂,但更醉于這方好山水、這片大森林。
仿佛積淀了天地洪荒渾沌開化以來所有的綠,原始森林中,不消說滿目的樹和草,甚至頭頂?shù)奶炜铡⒛_下的泉水、樹上的鳥鳴,這就是傳說中的林都迎賓何須酒,捧出綠色就醉人、穿林而過的風都是綠色的。天地萬物一統(tǒng)于綠色,活脫脫一塊絕世獨立的祖母綠。
真正在林區(qū)長大的我深知,其實這種綠色也是一歲一枯榮,這是原始森林吸足了四季日光月華,傾力積聚自己的色彩,在晚秋時節(jié)把積蓄的所有的能量綻放成五花山。
于是,我為同伴科普,五花山是因為天氣轉涼、冷空氣襲擊,各種樹種樹葉再飄落前,都逐漸變成深淺不同的紅、綠、黃、紫色,滿山遍野呈現(xiàn)色彩斑駁之狀,當?shù)厝朔Q五花山。若用上帝的視角觀賞,這是一幅天然的油畫,色彩絢爛,磅礴大氣。
同伴連稱神奇,相約那個五花山時節(jié)一定還要同來觀賞彩色的原始森林。我則告訴他,春日的映山紅映紅山崗、夏夜白樺枝影婆娑、冬季雪滿茫茫山谷,每個季節(jié)的原始森林都精妙之處。
原始森林如同退去的錢塘江潮,與人類漸行漸遠。小興安嶺存續(xù)至今的原始森林,是自然造化,是人類之幸。登上在峰頂88米高度上傲視群峰的觀光塔,瞬間眼界大開。近處,偉岸壯碩的紅松樹上,一枚枚子彈頭形狀所謂松塔,正在積蓄能量,為林中的松樹、黃鼬甚至野豬等野生動物送上越冬的堅果;遠處,峰巒起伏蜿蜒,天空與大地渾然一體,演示無盡的與天同老、生生不息。
崇尚強者為王的叢林法則的思維慣性,人類總喜歡把自己置身于食物鏈頂端,結果遭致了無數(shù)次的天譴。一次次的洪水、颶風、野火,一個個植物物種消失、動物物種滅絕,終于使人類發(fā)燒的神經(jīng)清醒了。師法自然,眾生平等,才是人間正道。因此,我此時似乎身在群山之上、森林之上,其實兵沒有感受到駕馭萬物的神圣與快意。而是感恩自然的恩澤,感恩萬物的造化。
在現(xiàn)代人普遍尊崇回歸自然的當下,回歸家鄉(xiāng)的每座山,回歸自然的每條河,是一種真實的感動,是一種真實的幸福。
北緯47°的小興安嶺原始森林,既磅礴在我的故鄉(xiāng),也雄偉在我的夢鄉(xiā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