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五月激情1,中国熟妇hd性free国语,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影院,亚洲欧美18v中文字幕高清

記憶中的藏族朋友

來源:作者:海潮時間:2012-09-25熱度:0

    西藏是一個風景壯美的高原,不是秀美,是壯美,是一個充滿靈性和大氣的高原。有人就這樣寫過西藏:“西藏,現(xiàn)代化與古老共存;西藏,神話與現(xiàn)實共存”。這其實也是我對西藏的感受。正是因為這種壯美的自然景觀給人一種心靈的純凈感,一種精神的震撼感,凡是到過西藏的人,都會被藍天白云和非常純凈的自然風光所陶醉,這種陶醉正是現(xiàn)代人非常向往的,是一種心靈的洗禮,讓人有一種超脫自我的釋然。當然,西藏最吸引我的還是那里的人,生活在西藏高原的藏族朋友。
    藏族同胞由于與這種風景獨特的高原聯(lián)系在一起,加上高海拔,那種世界屋脊上俯視天下的眼光和感受,使得他們的性格非常的豪邁和爽快,而且待人非常真誠。我在西藏地質(zhì)系統(tǒng)工作的十多年間,與眾多的藏族朋友或深或淺交往,我從內(nèi)心感受到藏族同胞確實是一個善良、熱情,待人真誠的民族。其中下列六位藏族朋友,存留在我記憶的影響尤其深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旦增曲扎

    旦增曲扎,我進藏工作接觸的第一位好朋友。拉薩市人,家在布達拉宮角下,汽車修理工。旦增曲扎是典型的拉薩城市男子漢形象,皮膚透紅,頭發(fā)自然倦曲,輪廓及其分明,鼻梁長而直,個子高大,屬于不多見的英俊陽剛型男,比我大五、六歲,當時也就二十出頭。
    我對西藏的民俗和文化很尊重,也很熱愛,對藏族朋友也很友好。我覺得,在西藏工作,只要真誠,一定能換來同樣的一份真誠和友誼。初次接觸,我對藏族朋友充滿了好奇,旦增曲扎會一口流利的漢語,但時常操著我聽不懂的藏語戲弄我,好奇心也促使我想學習藏語,于是,旦增曲扎就教我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,像什么弓卡姆桑(喂,你好);吐吐其(謝謝);呀古都(好);廣達(對不起);嘎蘇徐(歡迎)等等,間或他還教了我一些其他用語,其實全是罵人的話,旦增曲扎也不告訴我,等我有一次無意說出時,一個漢族老西藏才告訴我是什么涵義,弄得我十分尷尬。說來也怪,藏漢兩種民族語言差異很大,但是罵人的話我們這幫小伙子學的超快,至今依然可以脫口而出。
    在與旦增曲扎接觸的過程中,他時常邀請我去他的宿舍玩耍,并常給我講一些布達拉宮的軼事趣聞,我們倆的朋友之情也日益增長。記得有一次,他主動拿出影集讓我看,并指著其中的一對青年男女的合影告訴我,這是他的哥哥與嫂子,他們是北京地質(zhì)學院的校友,畢業(yè)后一起來到了西藏,屬于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。旦增曲扎自豪地說:“莫逆(我到至今也不明白,他為什么一直這樣親切稱呼我),你仔細看看,我的嫂子可是上海美女??!”我仔細看看了,果然是漢族女子,氣質(zhì)優(yōu)雅,形象端莊,顯得很有靈性,從照片上看,他的哥哥顯然比旦增曲扎長得要懦雅紳士了許多。我有時在想,是不是這種漢藏姻緣,讓他與我之前的交往更親近了呢?
    真是無巧不成書。五、六后,當我從長春地質(zhì)學院畢業(yè)安排到拉薩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工作后,竟與旦增曲扎的哥哥與嫂子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作交往。旦增曲扎的哥哥洛桑次旦,大約40出頭,副局長;旦增曲扎的嫂子在科技處從事技術(shù)工作,是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漢藏“團結(jié)族”最相配的一對。
    說起漢藏“團結(jié)族”簡單介紹一下,當年十八軍進藏時,大部份的戰(zhàn)士和中下層干部都是沒有家屬的。幾十年后,加之全國各地來的漢族有一些職工與藏族聯(lián)姻,于是西藏就出現(xiàn)了一個自稱為“團結(jié)族”的群體:進藏的干部、戰(zhàn)士、職工娶了當?shù)夭刈骞媚锘蚣蘖瞬刈鍧h子所生的子女。這些團結(jié)族的孩子在家庭教育、個人修養(yǎng)、學習能力方面明顯不同于其他藏族孩子。在民族認同上,他們一般不認為自己是藏族,但也不完全認為自己是漢族。他們稱自己“團結(jié)族”時是帶著一種自豪感。漢藏團結(jié)族也許是血緣遠的關(guān)系,他(她)們繼承了父母的優(yōu)點,身材勻稱,腿挺長的,臉上輪廓比較深,睫毛又長又卷,皮膚大多很白晰。旦增曲扎哥嫂所生的兩個女兒從小就在上海姥姥家,長的尤其出眾。
    旦增曲扎的哥哥與嫂子生活和睦,工作超眾,他們之間的結(jié)合簡直就是天作之合。洛桑次旦是個非常善解人意、溫柔敦厚和會體貼的男人,而旦增曲扎的嫂子,也絲毫讓人感受不到上海女人那種嫵媚、嬌柔、精致的性格,反而給人一種大大咧咧的感覺,有一種說不出的野性美。記得當時機關(guān)工作人員,經(jīng)常要坐飛機去全國各地開會和出差,唯一的通道就是拉薩—成都的空中航班,每天一、二班,幾乎什么時候飛機票都緊俏,遇有緊急任務(wù)必須找自治領(lǐng)導簽字批條。有一次,在民航售票處,我與滿大廳的人正在焦急地等著出票,偶然間看到旦增曲扎的嫂子風風火火地從外闖入,用她那上海味的普通話對著售票員大喊:“我有毛主席的簽字,你一定給我留一張明天的機票啊?!比绱苏Z調(diào),滿大廳的人先是匪夷所思,然后是哄堂大笑,她卻一本正經(jīng)地說:“怎么了,我說的不對???你們看啊,自治區(qū)毛如柏副主席親自給我簽的字?!边€有,每到周末,我們都能看到,旦增曲扎的哥嫂總是從機關(guān)食堂打上七、八個葷素菜,然后笑逐顏開攜手前往位于布達拉宮角下的家中,與旦增曲扎家的老人共享天倫之樂。
    天有不測風云。就是如此恩愛的夫妻,上蒼有時也會無情無義的。有一年,旦增曲扎的哥嫂從上海將大女兒接回拉薩上中學,像格?;ㄒ粯咏k爛美麗的女兒,讓機關(guān)大院的人們投向的不是夸贊聲,就是羨慕的目光。一次,從學校歸來,嬌嫩的女兒告訴爸媽想轉(zhuǎn)回上海讀書,原因是同學經(jīng)常用“團結(jié)族”的話茬兒調(diào)侃,自尊心很強的她難以承受。忙于工作的爸媽并沒有在意,隨便地勸說了幾名句,誰知第二天惡耗傳來,像格桑花一樣絢爛美麗的女兒服毒自盡了,實在令人扼腕痛息。從此以后,人們很難看到這對夫妻笑逐顏開的樣子,再后來,聽西藏工作的同事說,旦增曲扎哥嫂退休后一起回到上海定居,沒有幾年旦增曲扎的嫂子因患病故去。一個曾經(jīng)令人羨慕的“團結(jié)族”幸福家庭就這樣解體了…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洛桑公布

    西藏高原,人們之所以贊譽它為“世界屋脊”,是因為它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,還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。當你坐飛機進出西藏時,你只要從機窗俯視下面高原的景象,一定會驚嘆不已:那此起彼伏的萬山叢嶺,白雪皚皚,銀光閃爍,仿佛是一個銀色的世界;那一道道冰川峽谷,相互交錯,就像能工巧匠雕刻出來的條條花紋,晶瑩閃亮,婀娜多姿,與湛藍的萬里長空相映生輝,形成一種奇特的景致。
    洛桑公布,我在西藏工作期間接觸時間最長的朋友。日喀則市人,團委書記。洛桑公布與我的年齡相差不大,一幅胖乎乎的模樣,憨厚中透露出機靈,淳樸帶著熱情中,奔放中不缺乏浪漫。長期的機關(guān)辦公室工作,他很注重儀表和儀容,上班時總是西裝革履,鮮艷的領(lǐng)帶,頭發(fā)紋絲不亂,給人的感覺彬彬有禮,笑容可掬。我從沒有見他穿過藏裝,唯一的一次,是他作為中國青年團成員訪問朝鮮時,要求穿藏裝出發(fā),以體現(xiàn)民族特色。我影響很深刻:他頭戴皮帽,上身內(nèi)穿著色彩鮮艷的長袖立領(lǐng)右衽短衣,外穿大領(lǐng)右衽長袍,長袍落及膝蓋,系上雕有佛像等圖案的腰帶,然后讓袍的上部滑落腰間,再將兩只袖筒交叉扎于腰前,人顯得很神氣。從朝鮮歸來后,他自豪地拿出照片給我看,因為這身藏裝,讓他受到了特殊的禮遇:金日成主席接見了中國青年訪問團與他們合影時,他有幸被安排在了突出的位置;與此同時,訪問團中的一些大名星像歌唱家蔣大為、蔡國慶等,也和他單獨留影紀念。
    說起洛桑公布訪朝的經(jīng)歷,我也想起了當時我的一項重要使命。為了培養(yǎng)少數(shù)民族專業(yè)人才,國家地質(zhì)部在昆明地質(zhì)學校(現(xiàn)為云南省旅游學校)開辦了藏族中專班,每年從農(nóng)牧區(qū)子女中選拔錄用,畢業(yè)后返藏工作。我參與了當年的錄取工作,并被確定全程護送藏族中專班赴昆明地質(zhì)學校報到。記得當年錄取了30多名學生,大多數(shù)是偏遠的農(nóng)牧區(qū)子女,在臨行前往拉薩貢嘎機場集合時,我被前來送行的熱情的藏族學生家長團團包圍:青稞酒喝了一杯又一杯,敬獻的哈達系滿了脖頸,祝福的話語溫曖了的心田。我知道,他們這是在用藏民族最高的禮節(jié)表示對我的誠摯敬意和對自己孩子路途的吉祥祝福。這批藏族學生,生平頭一次走出草原,走出高原。他們大多數(shù)生活在地廣人稀的農(nóng)牧區(qū),生活簡樸,自然環(huán)境惡劣,但卻恬謐無華,自由自在,除了父母不知他人,除了鍋灶不知他物,儼然“香格里拉”。這種生活本身除了給人以悠閑之感外,也養(yǎng)成了他們自由、散漫的習慣,一遇到守時、守紀就感到拘束之甚,而不愿受此制約。然而,在我的率領(lǐng)下,這批藏族學生很有禮貌,聽從指揮,相互配合,實現(xiàn)了眾多人生的第一次:第一次見到布達拉宮;第一次坐上了飛機;第一次在成都坐上火車;第一次住進了高樓賓館……
    言歸正傳。洛桑公布與我有許多共同的愛好,比如在辦公樓和宿舍養(yǎng)花、養(yǎng)草;比如在宿舍門前的空地種花、種菜;比如參加交誼舞會;比如喜歡攝影、打乒乓球等等。我離開拉薩的前幾天,有一天中午,洛桑公布很有心計地陪我去布達拉宮廣場,他耐心地從不同角度選擇畫景,為我拍攝了幾十張以布達拉宮為背景的珍貴照片。
    拉薩人酷愛養(yǎng)花,洛桑公布這位生長在后藏“最好的莊園”的日喀則人也酷愛養(yǎng)花。如果注意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拉薩藏式住宅樓窗口前幾乎家家都養(yǎng)花、養(yǎng)草,夏天走在八角街,僻巷幽幽,曲途自通,宮廈套著百屋,傍著古寺,彌漫著濃郁的藏族文化氣息;八角街兩側(cè),飄揚著經(jīng)幡,蕩漾著桑煙,柳樹依依,白楊蔥翠,格?;h香,吊金鐘怒放,猶如一幅幅丹青,極目縱覽,似詩如畫,不知是人在畫中走,還是畫在心中移。我離開拉薩前,將10多盆花草送給了洛桑公布,其中有一盆還是我從出差貴州黃果樹時采摘的仙人掌。不曾想到,這顆適合熱帶或亞熱帶地區(qū)的肉質(zhì)生植物的仙人掌,經(jīng)我悉心照料,在高原強烈的日光照耀下,盆栽后的仙人掌巍然屹立,多姿多彩,甚為壯觀。在機關(guān)組織的花卉展中獲得大獎。當洛桑公布得到這盆心儀已久的仙人掌后,欣喜若狂的心情寫滿了臉頰。
    洛桑公布曾在北京中央民族學院讀書,期間跑了內(nèi)地不少地方,眼界開闊,思想新穎,加之從事共青團工作,也為不少漢藏青年牽線搭橋,促成了多對美滿的婚姻。他自己一直想尋找一個漢族女友,要求也不高,南北方均可,只要相親相愛,安安心心幫自己操持一個家就好。我曾經(jīng)也為他當過媒人,雖然沒有結(jié)果,但他依然很執(zhí)著,后來找到了一位半藏半漢,也就是“團結(jié)族”的女子結(jié)婚生子,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,其樂融融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志瑪擁宗

    西藏,是一塊誘惑人的地方,80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,使這里由一片海洋上升為世界屋脊,成為歷史最短的世界著名大高原,不由得令人浮想聯(lián)翩。而珠穆朗瑪峰、雅魯藏布江和布達拉宮的魅力,以及那純樸的藏民和極具特色的藏族風情都令人向往。
    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及青海海北、黃南、果洛、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、藏族自治州、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、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。
    志瑪擁宗,50出頭,云南迪慶人?!暗蠎c”藏語意為“吉祥如意的地方”,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,位于云南省西北部,地處滇、川、藏三省區(qū)結(jié)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,是舉世聞名的香格里拉和世界自然遺產(chǎn)“三江并流”腹心區(qū)。
    我不知道志瑪擁宗何時與老公索根一起從云南來到“圣地”拉薩安居樂業(yè)的。從我到地質(zhì)機關(guān)工作和內(nèi)調(diào)回山東時,她就一直穩(wěn)坐在西藏地質(zhì)局工會主席的交椅,而她的老公索根卻先后擔任過地質(zhì)局總務(wù)處處長和機關(guān)黨委書記等職位。我應(yīng)該尊稱他們?yōu)榍拜叢刈迮笥蚜恕?BR>    后來我了解到,志瑪擁宗和索根均畢業(yè)于中央民族學院,有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。志瑪擁宗身材矮小,快人快語,辦事風風火火,說起話接來常常是藏語夾雜著漢語,漢語夾雜著藏語;索根則相反,身材高大,辦理穩(wěn)重,說起話來慢條斯理,有板有眼。他們?nèi)齻€孩子的面容酷似尼泊爾人,皮膚棕紅,長相耐看,尤其是表演和歌唱的天份很高,每次舉辦舞會和文藝演出時都少不了他們?nèi)齻€人的身影,也許和志瑪擁宗、索根從事的工作有關(guān)吧。總之,這是一個充滿歡歌笑語、喜樂融融的一家人。
    由于我在地質(zhì)局政治部工作,與志瑪擁宗、索根常有工作往來,但凡工會要組織大型活動時,我和團委的洛桑公布都是志瑪擁宗主席當仁不讓的得力助手。而索根后來當選為機關(guān)黨委書記時,我則被選舉為機關(guān)兼職黨委委員,雖然不在一個部門,但是那段時間,我基本成了志瑪擁宗兩口子的兼職秘書,大事小事均少不了我的參與。
    有兩件事讓我影響極為深刻:一次是地質(zhì)部在拉薩召開“西南五?。▍^(qū))工會理論研討會”,作為東道主,志瑪擁宗讓我負責秘書處的工作。理論研討會的致辭和總結(jié)報告均由我執(zhí)筆、志瑪擁宗來講。由于總結(jié)報告是在會議結(jié)束前完稿的,沒有更多的時間讓志瑪擁宗熟悉講話的內(nèi)容。為了臨陣磨刀,我在當天的中午,單獨對她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強化封閉訓練:從身體動作、講話的語氣和層次、講話的速度和表情等逐一地進行了輔導。果不其然,志瑪擁宗下午所做的總結(jié)報告字正腔園,鏗鏘有力,獲得了與會者嘖嘖稱奇。還有一次是,索根讓我參加“自治區(qū)直屬機關(guān)黨建工作會議”,會議結(jié)束前,有幸聆聽了時任西藏自治區(qū)黨委書記胡錦濤的主題講話。當時由于沒有講稿,我們與會者全靠手筆記錄,好在我的基本功還可以,記錄的很完整。我回去稍加整理向全體黨員傳達時,與后來下發(fā)的文件基本精神不差分厘,被索根書記好一陣夸贊。
    拉薩是整個西藏食宿條件最好的地方。其膳食主要分為藏菜,川菜和西式風味,還有一些旅店內(nèi)的餐廳同時也供應(yīng)尼泊爾和印度菜。藏式的進餐其實非??季?,主客各自坐在自己的厚墊上,前擺藏桌分開進食。藏式菜肴有風干肉、奶渣糕、人參果糕、炸牛肉、辣牛肚、灌腸、灌肺、燉羊肉、燉羊頭等。主食有酥油糌粑、奶渣包子、藏式包子、藏式餃子、面條、油炸面果等。藏餐的口味講究清淡,平和,很多菜,除了鹽巴和蔥蒜,不放任何辛辣的調(diào)料,這也體現(xiàn)了餐飲文化返樸歸真的生活情調(diào)。
    在拉薩期間,經(jīng)志瑪擁宗、索根的邀請,我參加了他們一個藏族親戚的婚禮。舉行結(jié)婚儀式的頭一天,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裝和服飾用綢緞包好,送到女方家中,讓新娘穿戴。迎親這天,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,帶上一隊人馬和彩箭,彩箭上有明鏡、璁玉、珠飾等,并牽上一匹與女方屬相相吻合且是懷孕的、打扮考究的母馬以供新娘乘騎,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。女方在馬隊到達之前,要舉行敬“切瑪”、酥油茶、青稞酒等告別儀式。當男方迎新隊伍進門之后,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,接著又將璁玉放上新娘頭頂,表示新娘已屬于男方家人。男方在新娘到達之前,必須裝扮大門,專為新娘下馬準備錦緞,面上用麥粒畫成笨教的標志符號。家人手捧切瑪和青稞酒在門口迎候。傳統(tǒng)的進門儀式繁瑣,從下馬、進門、上樓到入廳,每次都得唱一次頌歌、獻一條哈達。新娘入廳后坐在新郎下首,迎、送親隊伍也依次坐定,接著便獻切瑪,敬美酒,一對新人向佛像、父母和房中的柱頭獻哈達,善唱之人唱歌祝頌。這時,前來賀喜的親友賓客排著隊向新人獻哈達,敬喜酒,送禮物,祝福他們白頭偕老,子孫滿堂,永遠幸福。同時專門有一隊男子穿著古裝,為新人表演歌舞,以示隆重熱烈的祝賀。
    新房的裝潢設(shè)計也體現(xiàn)了民族特色?!肮诽恪蹦咀?、“鐵皮”火爐、“八瑞”瓷碗、藏式蒲團、吉祥圖與壁畫及靠窗沿墻擺著一圈“藏式卡墊”等,尤其是家俱以直率和絢麗的色彩,以富有藏傳佛教神話色彩的圖紋,形成了一片獨特的風景線。所有這些都體現(xiàn)了藏民族的精神追求。開始吃喝時,幾十大盤各式藏餐葷菜不一而足,但基本以牛、羊、豬、雞肉及內(nèi)臟為主,像咖喱燉土豆、蘿卜燉牦牛排骨、蟲草峰蘑菇、芝麻羊排骨、涼拌藏豬皮、四味生肉醬等任由你選用,有些類似現(xiàn)在的自助餐。除了正餐外,還一些小吃也獨具一格:如酸奶子,酸甜適度、營養(yǎng)豐富;人參果感覺不錯,其實它的學名叫蕨麻,是高寒地區(qū)的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較高的營養(yǎng)價值。一般將其煮熟后澆上酥油汁,加上白糖,其色澤暗紅,味道甘美無比。
    酒足飯飽后,不分男女老小,所有人在院子里拉起手形成圓圈,并請一個善唱藏戲的人高歌,即婚禮吉祥收尾,同時進行拉桑儀式,即集體煨桑和向天地撒糌粑的祭神祈福儀式。
    藏餐作為一種非常獨特的飲食,雖然沒有躋身什么“菜系”,但它確有獨到之處;歌舞聲中的藏式婚禮也別具一格,熱氣騰騰。到西藏來的內(nèi)地客人,如果能嘗嘗藏餐,參加藏式婚禮,感受一番浪漫的藏族文化和風俗,不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嗎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德 乃

    西藏是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太陽和月亮的地方。藏族是一個非常崇敬大自然、非常熱愛大自然的民族,他們在陽光下長大,在寂靜的雪山中學會感受;他們懷揣著一種虔誠,披著星光和月亮所涂染過的夢幻與冥想,與大路、野狐、風塵為伍;他們從很遠的草原上走來,從聽得見星星眨眼的高地走來,從陽光燦爛的谷地走來;他們帶進城市的氣味,無論如何,都使人們感到親切,讓你在城市里想起廣闊的草原、帶勁的風、有力量的雪,以及天空下的呼哨。因為,這一切都是純真的,這一切都是原生態(tài)的,這一切都是美麗的。
    突然有一天,我所在的地質(zhì)局政治部空降了一位大員,他就是與我相處并共事三年多的又一位藏族朋友——德乃。
    德乃,給我的第一影響極其不同凡響:一米八以上的個頭,英俊瀟灑的臉龐,白凈的膚色,一頭梳得整整齊齊的分頭,加一副寬邊眼鏡顯得非常儒雅,尤其是他一口字正腔園的京腔,讓我絲毫找不到藏族同胞的特質(zhì)。
    后來我了解到,德乃系高干子弟,比我大五、六歲,正是而立之年。他阿爸是自治區(qū)教育廳廳長,他從小與阿媽一直生活在北京,除了魁梧的身材外,已經(jīng)被漢族同化了,他蹩腳的藏語,連正常與自己同胞交流也顯得困難重重了。他調(diào)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之前,畢業(yè)于昆明地質(zhì)學校,在物探隊做了幾年技術(shù)工作,后來又考入北京地質(zhì)管理干部學院深造。此次,他是作為民族后備干部而調(diào)入現(xiàn)崗位培養(yǎng)的。
    因為德乃的調(diào)入,地質(zhì)局政治部又劃分出了一個部門——宣傳教育處。從此,我與德乃有了工作分工與合作,我側(cè)重負責教育,他側(cè)重負責宣傳,出差也有了區(qū)域分工:以長江劃線,長江以南我承包,長江以北他承包。我心知肚明,這種劃分自然是給他借機回北京家中提供方便。因為不久我就揭開了秘底:他已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阿佩·阿旺晉美的小女兒結(jié)為伉儷并在北京安家。
    關(guān)于他的個人婚姻,德乃一直耿耿以懷的是,前幾年,曾在物探隊工作其間,與一位黑龍江的漢族美女相戀了很能久,他說的這位美女我也很熟悉,長相類似歌唱家彭麗媛,云盤大臉,相貌、身材絕對一流,在政治處工作。德乃說這是他的初戀,每每想起來,甜甜的味道涌上心頭。只因為女方父親的堅決反對最后不歡而散。再美的初戀,也擺脫不了德乃心中灰色的感覺,因為這最終是一樁失敗的戀愛,他與她最終都成為了別人的愛人。德乃經(jīng)常對我說,這是他一生也擺脫不了的夢魘,癡情的他曾經(jīng)不屑一顧地對我說:“藏族固然有個別落后的習俗,但我卻是藏族人民優(yōu)秀的代表。”我深深理解他戀戀不舍這段超越民族的深沉愛情。
    我與德乃在隨后的三年時間配合默契,相互尊重,生活上相敬如賓,工作上相映成趣,由此收獲了眾多工作業(yè)績:出版了西藏地質(zhì)局第一份內(nèi)部宣教刊物;與武漢地質(zhì)學院、成都地質(zhì)學院聯(lián)合在西藏地質(zhì)職工學校開辦了系列短培訓班和學歷班;組織召開了“地質(zhì)部西南五?。▍^(qū))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討會”;協(xié)助全國地質(zhì)院校完成了歷年在西藏的招生錄取任務(wù)。這三年,我先后參加了地質(zhì)部北戴河職工教育年會,率隊出席了在四川峨眉山、樂山;貴州貴陽、安順;云南昆明等地分別召開的“職工教育年會”和“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年會”。屈指算來,這三年是我出差最頻的歲月,在西藏工作生活的時間每年平均不超過半年。因為西藏特殊的氣候條件,每次出差可以提前10天在成都西藏辦事處體整,返回時也一樣,如果遇到飛機票緊張,在成都住一個月以上也是不足為奇的。回到拉薩后,統(tǒng)一規(guī)定休息一星期再上班。我由于年輕氣盛,精力充沛,有時第二天就跑到辦公室工作了。
    德乃由于家庭條件特殊,許多人說他性格高傲冷漠,不好接近。其實,他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很隨和、很隨便的人。記得我每次從內(nèi)地出差返回,他知道我一定會從成都帶回許多好吃的東西,在拉薩單身生活的他肯定要到我家,讓我妻子準備幾個涼菜,再炒上幾個葷菜,然后與我一起猛吃猛喝。德乃是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有名的啤酒肚,每次不喝上十五、六瓶上海啤酒絕不罷休。他對素有“液體面包”之稱啤酒的鐘情令人瞠目。記得有一次,有位下屬單位的職工,為了讓我關(guān)照錄取他的孩子上大學,給我往辦公室送了兩箱上海啤酒,我當時嚴厲地給退了回去。后來,德乃戲言我,多好的“液體面包”啊,你怎么如此拒之門外???以后他也多次在東堆朗杰局長面前美我:“說我是共產(chǎn)黨派來的優(yōu)秀清廉漢族干部”。
    我內(nèi)調(diào)回到海濱城市煙臺已有二十多年,經(jīng)常有人問我:藏族朋友是否好交往?我的體會是,朋友其實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,友情最重要的不是接收愛,而是奉獻愛。只要懂得尊重和真誠,你敬藏族朋友一寸,他一定會回敬你一尺的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單 增

    藏族,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文化的民族。藏族的姓氏也很有特點,它折射出了西藏社會歷史的變遷,也是反映出了獨樹一幟的藏文化。 
    一般藏族平民的名字沒有姓,只有名。如:“多吉次旦”、“索朗旺堆”、“更堆群佩”等。平民起名字,都有一定的含義,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,堪稱豐富多彩。一種是用自然界的物體做自己的名字的,如:達娃(月亮)、尼瑪(太陽);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作為名字的,如:朗嘎(三十日);還有用小孩出生的星期起名的,如尼瑪(星期日),也作“日”,“太陽”解,達娃(星期一),也作“月亮”、“月份”解。不少父母在給孩子起的名字中,寄托了自己的感情。如父母嫌小孩太多,想結(jié)束生育,便給小孩起名“倉木決”,意思是終止?!案F達”的意思是最小的,表示再不要小孩。如果父母想生男孩,給自己的初生女兒起名“布赤”,意思是“帶男孩”。藏族民眾崇信佛教,大多請高僧、活佛為自己的孩子取名,或者將佛教教義所宣揚的代表“善良、美好、吉祥”等事物作為自己的名字,祈求一生幸福美滿。因為沒有姓氏加以區(qū)分,重名現(xiàn)象就不可避免地產(chǎn)生了。
    說藏族的姓氏帶有深刻歷史印記的符號,是因為西藏和平解放前,藏族的姓氏具有一定特權(quán)性質(zhì),像阿沛、拉魯?shù)燃仁切帐?,又是莊園的名稱,而像帕巴拉、策墨林等則是活佛的封號。隨著西藏和平解放和封建領(lǐng)主的消失,藏族人民實現(xiàn)了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平等,代表特權(quán)的貴族姓氏也開始隨之淡出藏族人的視線。
    在西藏名為“單增”、“旦增”和“丹增”的人很多,我想這也可能只是翻譯成漢語后的不同寫法而已?!皢卧觥币鉃椤爸髟资ソ?、掌執(zhí)佛教的人”。我之所以要浪費筆墨介紹藏族的姓氏及其歷史,是因為下面要出場的這位朋友的名字與此有關(guān)。
    單增,我的另外一位藏族朋友。拉薩市人,大約二十七、八歲,小車駕駛員,后擔任小車班班長,是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公認的“美男子”: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以上,眉清目秀,肌肉發(fā)達而均衡,肩寬臂圓,體力充沛,體質(zhì)健康。我沒有考究過單增名字的涵義和來歷,但是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的人都知道,單增出身在貴族之家,其阿爸、阿媽定居加拿大并經(jīng)營咖啡廳和餐館,家境富裕,他與在青島長大的“團結(jié)族”小于結(jié)婚后并在地質(zhì)局分配的住宅安家。由于家庭的熏陶,單增的商品意識很強,很早就在地質(zhì)局臨街的北京東路開有咖啡廳和美容廳,主要由妻子經(jīng)營,下班后他的集力也轉(zhuǎn)移到了這上面。
    在機關(guān)小車班開車,伸縮性很大,除了每天拉機關(guān)工作人員往拉薩郊區(qū)、郊縣的幾個下屬單位跑車外,就是接待來自國家部委機關(guān)進藏考察工作的各級領(lǐng)導用車。由于單增駕駛技術(shù)嫻熟,人脈關(guān)系廣泛,待人接物彬彬有禮,加之其藏漢語熟練,常常充當翻譯,所以,一般重要的接待用車均少不了單增。我因為工作關(guān)系,先后與他合作接待過地質(zhì)部兩任部長、著名電影導演謝飛等數(shù)不清的大大小小領(lǐng)導和賓客,跑過了西藏的山水山水,看遍了西藏的名勝古跡和寺廟。
    我影響最深的是,時任地質(zhì)部朱訓部長考察西藏時,我與單增貼身服務(wù),我負責攝影和報道,單增則負責開車。自治區(qū)江措副主席因準備與朱訓部長隨后赴冰島考察地熱地質(zhì)工作,也一直陪同并安排朱訓部長在藏期間的考察行程。由此,我有幸在羊八井目睹了地下200多度罕見地熱井噴射的場景;在布達拉宮走進了常人難以接近的五世達賴喇嘛靈塔。布達拉宮紅宮是達賴的靈塔殿及各類佛堂,共有靈塔8座,其中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,也是最大的一座。據(jù)記載,僅鑲包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所用的黃金就達11.9萬兩之多,靈塔鑲鉗的寶石、瑪瑙和翡翠讓人眼花繚亂、并且經(jīng)過處理的五世達賴遺體就保存在塔體內(nèi)。
    單增的家庭前背景和構(gòu)成很特別,他的岳父于工是青島人,地質(zhì)工程師,他的岳母白瑪來自藏北草原,出身牧民,文化不高,從事收發(fā)員工作。單增的岳父母是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為數(shù)不多的漢藏聯(lián)姻家庭,也是各方面差異最大的一對。家庭的布置和餐飲完全藏式化,我們常開于工的玩笑,說一個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卻讓牧民給同化了,他聽后總是一笑而過。白瑪也曾與于工去青島探過親,他們的幾個子女均在青島長大,別看他倆的模樣不怎么俊,可是他們的幾個子女個個出落的一表人才。我曾經(jīng)隨意地問過白瑪,什么時候咱們一起回山東探親,到時我們煙臺和青島也好相互走動走動。白瑪氣勢洶洶地對我說:“我再也不想回青島了。老于他姐姐是個勢力眼,剛到的一段時間待我可親了,因為我腰包鼓鼓的,等我錢快花完了就冷若冰霜,真沒勁。”
    后來,老于的哥哥從臺灣回大陸想見見于工和白瑪,于工想提前用三個月的年假與白瑪回青島,白瑪死活不肯。沒有辦法,于工自己一人回到了青島,白瑪則赴藏北草原老家享受自由自在的牧民生活了。三個月后,戲劇性的場面出現(xiàn)了:原本黑不溜秋的老于在內(nèi)地養(yǎng)得白白凈凈,加上在有錢的臺灣哥哥精心包裝下,西裝革履,衣著光鮮,平時不修邊幅的人顯得頗為精神;而原本并不白凈的白瑪卻滿面放光,在黑臉的襯托下,白慘慘的牙齒越發(fā)醒目,一身天然的山羊皮藏袍,并將頭發(fā)分辮成無數(shù)根小辮,還將松耳石、瑪瑙、珊瑚、琥珀等直接穿串固定在發(fā)辮中,一幅純正藏北牧民的扮相。雖然他們婚姻的差異較大,可是在外人看來,于工和白瑪卻也是相愛相守,小日子過得很滋潤。
    我很欣賞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的一句話:“我們因相似而在一起,卻因為差異而成長,家庭關(guān)系不僅需要共同欣賞彩虹般的溫馨,也要有在暴風雨中化解差異的勇氣。完美和諧的家庭,會因為差異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麗。”這句話用在單增岳父、岳母身上頗為貼切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向 秋

    歷史學家認為,人類歷史最早是從原始人群開始的,即人類是由古猿轉(zhuǎn)變而來的。無獨有偶,獼猴變?nèi)说墓适拢诓刈迕耖g也廣為傳播,并記錄在古老的經(jīng)書之中,還搬上了布達拉宮、羅布林卡的壁畫之上。在拉薩羅布林卡新宮南殿的壁畫上,從西沿北一直到東,用連環(huán)畫畫的形式表現(xiàn)出了的一部西藏簡史。我多次去過,從壁畫上了解到了藏族的起源:西藏傳說中的古獼猴,滿身長毛,面赤,起初與其它獼猴及飛禽走獸居住在西藏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大森林里,以采摘果實為生。不知過了幾百萬年,他們與其它古獼猴,由于身體結(jié)構(gòu)和生活習性上的差異,逐漸分支,脫離森林,轉(zhuǎn)移到林間草原上生活,此時他們已經(jīng)能夠直立行走,以樹葉為衣,以不種自收的野生谷物為食,居住在山洞里。在漫長的歲月里,他們與自然界作斗爭,打制一些粗糙的石器,開始有目的的勞動,逐步進化為原始人類,這就是藏族的祖先。
    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,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,南與四川阿壩州相連,西南與青海黃南州、果洛州接壤。我的藏族朋友向秋來,就來自甘肅甘南,40出頭,勞資處干部,屬于極具個性的一類:她自我意識很強但不孤僻;她說話尖刻但熱情爽朗;她中等身材,梳著短發(fā),總是穿著一身職業(yè)套裝;她一雙濃黑的眉毛下,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;平時,她的嘴角上總是帶著甜蜜的微笑。
    我不知是什么時候與向秋在工作上有了共同語言,總之,在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,我們處室的這幫小伙子與她有著天然的親切感,更別說與她有著說不完的話茬兒。工作上看不慣的事,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總是直言不諱,生活上看不順眼的事,她也直抒己見?;蛟S正是由于她的這種個性,無意中得罪和惹怒了一些人,她的仕途之路走的并順暢。
    其實,我眼中的向秋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并獨具人格魅力的藏族女性干部,她老公在自治區(qū)文化廳任廳長,所以她沒有在地質(zhì)局機關(guān)大院居住,每天上下班,總能看見她帶著太陽帽,騎著自行車從地質(zhì)局大門進進出出。用她的話說,可能是居住所產(chǎn)生的距離,加之她不善于利用業(yè)余時間拍馬屁,也不擅長阿諛奉承,所以長期以來,一直在現(xiàn)崗位原地踏步,是個從來也不進步的人。說句公道話,憑向秋的業(yè)務(wù)能力,當個處長絕不在話下,加之她為人忠誠,胸襟開闊,熱情而不輕浮,大方而不傲慢,言行舉止得體,待人接物風度翩翩,擁有大量人脈資源,天生的一幅當官丕子,可就是天不隨從人愿,懷才不遇的機會偏偏讓她撞上了,讓我們這幫小青年也對她的境遇耿耿于懷,抱打不平。仔細想想,這種現(xiàn)象不僅以前,就是當下也很普遍。君不見,各行各業(yè)都是一些勤跑勤送、趨炎附勢的不學無術(shù)之徒容易得到提拔重用,真正有德有才之士卻難得一展抱負的機會。
    向秋作為藏族女性的優(yōu)秀干部之所以無法脫穎而出,固然有其自身的內(nèi)因,但我以為復雜的外部因素起著關(guān)鍵的作用。好在向秋是個樂天派,她可以開心敞懷的接受失敗,也可以每天以笑顏迎接朝陽,更可以瞇起雙眼享受日落中無望的等待。這種等待持續(xù)到我內(nèi)調(diào)前也沒有蹤影,更談不上有什么結(jié)果了。
    向秋也有她的另一面,也許只有這樣,她才能尋找到心里上的平衡。記得1985年9月,藍天白云下的雪域高原迎來了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20周年的慶祝節(jié)日,自治區(qū)文化廳長的向秋老公擔任了慶?;I備組負責人。好風應(yīng)好景,盛世對華年,在西藏自治區(qū)成立20周年之際,中央組織了強大的明星陣容在西藏慰問演出,有布達拉宮露天廣場的大型文藝演出,也有拉薩劇院、西藏體育館和拉薩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內(nèi)的中、小型文藝演出,所有慰問演出的票均由向秋老公批準派發(fā)。記得每次演出前,向秋都給我等下達命令:“地質(zhì)局發(fā)的票不要去領(lǐng),并且要讓別人感覺你是在顯示高姿態(tài)。弟兄們的票全包在我向秋身上好了。”我們當然心照不宣,心中有數(shù),因為向秋每次發(fā)送給我們的票都是貴賓席的位置,我們也因此盡情欣賞了包括成方園、蔣大為、蔡國慶、萬山紅、趙本山、馮鞏、牛群等當時眾多明星的精彩表演。但是,讓我們感到難堪的是,在演出現(xiàn)場,我們地質(zhì)局的主要領(lǐng)導常常坐在比我們差的位置上。有時演出結(jié)束后我們提醒向秋,下次再發(fā)票時,可以稍差一點,不要讓地質(zhì)局的領(lǐng)導太失面子。向秋哈哈大笑:“我費盡心機,想要達到的就是這種效果啊?!?nbsp;
    
    在西藏工作期間,我常聽到過西藏的內(nèi)地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:“在西藏,除了美麗,什么都沒有看見?!笔前?,我在美麗西藏生活、工作的歲月雖然很短暫,但它卻成了我的一個珍藏,它默默地潛伏在心底,這么多年過去了,依然濃得化不開。西藏生活、工作歲月的意義深奧得無法言說,它一一鐫刻入我的靈魂深處,經(jīng)久難忘:神圣的西藏、莊嚴的西藏、圣潔的西藏、多彩的西藏、絢爛的西藏、美麗的西藏……在那個也許是中國最后一塊沒有被污染的土地上,金碧輝煌的寺廟,蒼涼神奇的城堡,星散草原的帳篷,風格獨特的民宅,藏北草原規(guī)模盛大的賽馬會,神圣而又玄妙的藏傳佛教儀式,所有的這些,都讓西藏披上了神秘的面紗。過去如此,今天如此,將來還是如此,西藏永遠有著一種迷人的色彩,有著一幕永不消失的風景…… 
(編輯:作家網(wǎng))